原标题:盱眙第一山
陶稳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盱眙第一山,说的不是排名,而是一座山的名字。初次听到这略带霸气的山名,以为怎么着也有上千米高,陡壁悬崖,挺拔险峻。但实际上,这座山只有近百米高。4月正午的骄阳下,站在山脚抬头望,岩壁、亭阁,一览无余,同行人略感失望。
第一山,又名南山、都梁山,只因北宋书画家米芾曾登临此山,留下“第一山”的题刻,从此南山更名为第一山。
考究起来,国内有“第一山”之名的山,不下二十座,其中有米芾“第一山”石刻的,就有十多座,包括泰山、嵩山、庐山、武当山、峨眉山等。为何别的山仍延续原名,而这座山却敢于直称第一山?导游说,原因是米芾还在山上留下了一首诗。
宋哲宗绍圣四年(1097),米芾从东京(今河南开封)沿汴河南下,赴涟水军使任。在船行汴河入淮口,他远望泗州城南淮河对岸的这座山,作了《第一山怀古》:“京洛风沙千里还,船头出汴翠屏间。莫论衡霍冲星斗,且是东南第一山。”
南宋时,淮河成为宋、金两国分界线,盱眙是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,宋、金两国出使往来,要在此过境。一河之隔却咫尺天涯,南宋士庶在第一山上望着对岸,难免生出失国之痛、兴亡之叹。
诗人杨万里曾在此写下《初入淮河四绝句》:“船离洪泽岸头沙,人到淮河意不佳。何必桑乾方是远,中流以北即天涯。”
沿着台阶继续登山,不觉间已经置身于一片绿荫里。草木掩映中,一块块摩崖石刻呈现在眼前。虽然久经风霜雨雪,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,但这座山的文化底蕴开始在眼前呈现。
据说第一山上现存的题刻,有摩崖88块、碑碣78块,不仅有苏轼的《行香子》词摩崖,还有米芾、蔡元长、刘焘、杨万里、贺铸等题名,云集楷、行、隶、篆等多种字体。
第一山坐落在淮河南岸,左揽翠屏峰,右拥风坡岭,背依清风山。随着逐步攀登,环顾四周,只见山峦起伏,树木苍翠。
山上风景清幽,山下是一片浓郁的生活气息。提到盱眙,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小龙虾,毕竟这里有“中国龙虾之乡”之称。这里每天有3万斤小龙虾销往各地,到达人们的餐桌。
一边是底蕴深厚的美景,一边是接地气的美食,想到此处,不觉能领会苏轼在此地写下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时的心境。
元丰七年(1084),苏轼从黄州转任汝州团练副使途中路过泗州,当时已至年底,因淮水结冰不能行船,在当地逗留十几日。
泗州知州刘士彦是苏轼旧友,重逢后陪他游览南山,于是便有了《浣溪沙》这首词:“细雨斜风作晓寒,淡烟疏柳媚晴滩。入淮清洛渐漫漫。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。人间有味是清欢。”
漫步在生长着古老草木的山头,感受历史的人喧马嘶,和此刻大自然的宁静,仿佛逐渐能理解古人为何如此钟爱这座山。在它面前,历史的画卷风起云涌,有城市兴衰,有金戈铁马,有诗人墨客,有春夏秋冬。历史没有结束,这座山还在续写新的故事。
来源:中工网-工人日报